宝宝感冒有办法预防吗?如何减少感冒的次数?
2023-08-11 17:42:54 腾讯网

宝宝感冒有办法预防吗?如何减少感冒的次数?

着凉Vs暴露

当我面对一个具备急性症状(比如发热、流涕、咳嗽、咽痛、腹泻、呕吐)的患儿时,我从不询问孩子这几天有无穿袜子,从不询问睡觉时有无蹬被子,也不会询问外出有无吹到风。


(资料图)

我会问:孩子出现症状前几天有无暴露于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儿童密集场所,如:游乐机构、游泳场所、早教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家庭其他成员近期有无类似症状。

你看,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不论呼吸道还是消化道感染),我会着重关注有无特定场所的暴露以及有无接触类似患者。

着凉和感冒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尽管众说纷纭,但我还是希望基于研究证据来讨论,而非个人感受。

这篇文章列举了众多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有兴趣者可点击《颠覆认知:着凉到底会不会导致感冒?》。

为什么要找原因?

前几天在儿保门诊,有位家长告诉我前段时间他们四个月的孩子着凉感冒了,出现咳嗽、流鼻涕。

当家子说是着凉导致的感冒时,我内心不是很平静。

其实,我平时并不愿意在诊室和家长讨论着凉的问题(除非家长主动问我),因为时间宝贵,有更重要的话题需要沟通。

如果我在诊所发现孩子有被过度保暖的现象,会提醒一下,但点到为止,不会过度纠正,因为总有部分家长执意坚持通过保暖来预防疾病,难以说服,尤其是长辈。

在我看来,部分人群认为着凉会导致生病,类似信仰,根深蒂固,不容讨论。

但这个孩子才四个月,来日方长,而且父母年轻,看上去还比较信任我,属于可以接受新观念的类型。所以,我直接告诉家长,我不相信是着凉导致的感冒。孩子应该被身边人传染。

但父母否认当时有家庭成员感冒。

我接着问:孩子感冒前几天有无去过儿童密集的密闭场所?

家长想了想,告诉我:有去过婴儿游泳室。

尽管我不能肯定孩子百分之百是在游泳机构被感染,但婴儿游泳室这种你来我往的地方相对容易发生交叉传染。

另外,没有证据显示一岁内婴儿游泳对孩子而言有明确的获益。所以包括美国儿科学会这样的权威机构不建议一岁内的孩子去游泳。

没有明确获益,但会增加感染机会,干嘛要去呢?

我还遇到部分一岁不到的婴儿在参加早教机构的免费体验课后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案例。

也有一些婴儿在参加百日宴、生日宴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

我不反对孩子上早教或聚餐,但低龄婴儿参与这些活动是否有明确好处值得怀疑;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暴露于这些场所会增加被感染的机会。

而大人为了人情往来,让小婴儿冒着风险参加大型聚餐就更无必要了。

和家长一起寻找可能病因不是为了追责,而是指导家长预防孩子患病的重点是:注意手卫生,按时接种疫苗,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根据环境温度调整穿着理所当然,但寄希望通过所谓的保暖、穿袜子来预防疾病,就是一厢情愿。

Less is more

对于婴儿(一岁内称之婴儿),我会建议尽量避免暴露于人群密集场所。

因为小婴儿一旦感染,症状往往较重,而且可能面临更多的辅助检查和干预。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让孩子和外界接触。婴儿也需要户外活动,如果外出,尽量选择人少的开放性空间。

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这本育儿书(适于1岁内儿童)里也有类似建议: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中译本中的少即是多让我费解。为此,我特地找了原版:

结合下文,我会把这个Less is more译成人少为好。译者给译成少即是多,根本就没思考(也许是机器翻译),而编辑也没用心审稿,轻易放行。

所以,美国儿科学会也特别声明:

这也提醒我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抱有质疑的态度,即使挂着权威机构的牌子。

到底能不能去游乐场?

也许因为我曾反复提及游乐场所容易发生交叉传染,所以前几天群里有家长问我,孩子到底能不能去游乐场?

这个问题无法简单的用可以不可以来回答。需要从孩子本人以及孩子的家庭成员这两个角度去分析:

如果孩子本人身体状况良好,非小婴儿,又没有特殊的家庭成员,可以去;

如果孩子本人正患感染性疾病(或者生病的恢复期,虽然状态不错,但可能具有传染性),当下最好不去。可等基本康复后再去。

我曾遇到一位家长发给我她孩子在游乐场的照片。这个孩子确诊腺病毒感染,体温刚刚恢复正常,虽然状态很好,但眼分泌物还是很多,仍然存在强传染性,这种情况下就会对其他玩耍儿童造成威胁。

如果孩子正接受抗生素治疗,目前处于观察疗效期,最好不去。万一症状再次加重(如又出现发热,或咳嗽流涕加重),我们会难以判断是抗生素治疗无效,还是再次感染;

如果孩子本人接受特殊的免疫抑制治疗(长疗程的口服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强烈建议不去。这类患者暴露于高风险场所会显著增加感染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带孩子去户外人少的开放性空间活动;

如果孩子是小早产儿,或本身有特殊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特殊心肺疾病等),要倍加小心;或者有这样的家庭成员,也要特别警惕。比如,大宝身体健康,但二宝是个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或早产儿),对大宝就要注意管理。

但管理也得注意分寸。我就遇到一位家长,为了保护二宝(仅仅是婴儿,没有高风险因素),将大宝置于奶奶家四个月,不让大宝回家。这就有些过分了。

另外,除了孩子或家人的身体状况,其他因素也要考量:

如果孩子即将面临重要活动(比如考试或比赛),也建议尽量避免没必要的人群密集场所的暴露,否则一旦生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挥。

总之,能否去游乐场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状态、家庭有无高风险成员等因素综合判断。

凡事总得有个度,预防疾病也是一样。

你总不能为了不让孩子生病,而把孩子关在家里;另外,即使孩子被关在家里,家庭其他成员还得在外活动,仍然可能将病原体带回家。

要知道,感染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病原体的环境中。

我们没必要为了不让孩子生病,而严格限制其活动。

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通过限制孩子活动来预防疾病,尤其是疫情期间严格执行的管控措施的最大受害者可能还是儿童:

他们无法上学,无法和同龄人交流;

他们无法享受户外的快乐时光;

他们无法通过一次次的接触病原体来让免疫系统逐渐升级;

而欠下的免疫债在解除隔离后,可能会连本带利地偿还。他们会更容易/频繁地患感染性疾病,症状可能更严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