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夏交替吃陈皮,祛湿健脾“样样行”!4种巧妙吃法,开胃化痰、健脾理气还消食助眠~
2023-08-24 09:56:30 北青网

立秋后,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秋天来临。午后的天空,旭日依旧在燃烧,太阳的每一缕光线都在放射着夏日的热力。仍是热浪扑面、燥暑难耐,雨水颇多。

因为立秋之后其实还未正式出夏,许多人胃口也不太好,吃一点就饱了,只想吃点冰冰凉凉的食物……这是因为外湿+内湿,导致湿气过重,使脾胃变得不好。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黄帝内经》曾言“脾胃是后天之本”,“湿气通于脾”,湿邪留滞,尤易困脾。

「脾」对于身体的意义极大,人体任何活动均依赖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我们吃进去的所有东西需先通过胃来消化,接着脾将营养物质布散到全身,濡养全身的脏器。


(资料图片)

“脾气上升,胃气下降”,意思是说脾气的运动方向是上升,胃气的运动方向是下降。升降有序,才能升清降浊。

如果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不降反升,即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嗳气、呃逆、恶心、反酸、打嗝、食欲不振、咽中异物感、腹胀,长期如此还会便秘,甚至出现结节肿块。

除了上下之气,还有左右之气,人体内的气都要动起来才行。肝有疏泄的功能,可以把左右之气一一打通。常言道:百病皆生于“气”,只有人体上下左右四周的气都循环起来,气机调达才能长寿。

因此,健脾调胃、疏肝理气都是养生的关键。01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千年人参要说健脾理气,自然就要提要药食同源的理气高手——陈皮,自古理气健脾的名家药方中,总少不了它的身影。民间俗语常说“百年陈皮,千年人参”,陈皮历来为药食同源,其不仅是中药里重要的一味药材,也是人们日常饮食的常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其(陈皮)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陈皮归脾、肺经,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疏通上下之气,对脾胃有着意想不到的好处。

陈皮是我国的传统香药,越陈越香,有“香中之宝”的美誉。古时就有着“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说法。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在2018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一款48年历史的211克陈皮就被拍出了13.8万的高价,相当于32万元1斤!

* 2018年拍卖详情如此高价,怪不得热播电视剧《狂飙》中的“黑道大佬”高启强用它来打通人脉关系,用一杯陈皮茶化解僵局。

*图源电视剧《狂飙》抛却经济价值,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陈皮不止理气和中,还能祛湿化痰。陈皮通畅气机,消化不好、容易咳嗽的的朋友,平时多用陈皮,解腻又祛湿!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陈皮中含有挥发油,还含有橙皮苷、黄酮类抗氧化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A、C、视黄醇,以及钙、钾、镁等矿物质元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在秋夏交替季节服用,养生作用更是事半功倍。我们平时食用陈皮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直接拿它泡水。02常用陈皮泡水喝4大好处找上门单一味陈皮泡水,就足以带来数不尽的惊喜:

01.理气健脾 消食通便

陈皮辛香走窜,温通苦燥,入脾胃经,有很好的理气健脾作用。对于脾虚胃弱、脾胃气滞而引起的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吐清水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陈皮苦中带辛,苦味能降气,辛味喜上行,两种味道调和在一起,就像开通了两个不同方向的通道,能把积滞在脾胃中的“能量”上下分流,从而达到解腻、化积滞的作用。

当代人久坐不爱运动,很容易造成气机郁堵,容易肚子胀,打嗝,饮食不消化等,就非常适合用陈皮泡水,可以把郁堵的气机打开,气通百病消。

02.燥湿 化痰 止咳

刚刚入夏,温度变化大,再加上最近“二阳”的情况,周围咳嗽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每个人身体里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痰湿,这些痰湿影响到身体的方方面面,化痰祛湿是养生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陈皮性味温苦,有燥湿化痰、理气宽胸的作用。寒痰咳嗽、体内湿气较重者,可以尝试用陈皮泡水喝来缓解。此外,陈皮还可以调理“风痰体质”,预防中风。

我们知道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时候没有血管堵塞也有中风先兆的症状,可能就是内风和无形之痰相互作用的结果。风痰体质的特点为容易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痰多、容易困倦、肢体困重、常感疲乏无力,也可以用陈皮水来调理。

03.降脂 疏肝

明代钱允治的《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陈皮,入肺、肝、肺、脾、胃四经。”

古代医家认为陈皮能治疗“肝经”疾病,因陈皮具有“降气、和肝、化痰、散结”的作用。现代医药研究也发现,陈皮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降低肝脂、血脂水平的作用。

04.维护免疫力

陈皮可以健脾养胃,还可以开胃,增加食欲,对于人体的营养摄取、生命活动及免疫功能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3

陈皮泡水

以地道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用来泡水的陈皮可不是随便一块橘子皮放在暖气上烤一烤就行的,是需要专门炮制的!在橘子的品种、制作工艺和保存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贮藏时间越长,陈皮的药性通常越好。《神农本草经》中就曾提到“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同时,也不是所有的陈皮都可以泡水,泡水或煮茶应选择香气浓郁的道地陈皮——广陈皮。

实际上,我们日常常见的陈皮有两种,普通陈皮源自福建、四川出产的福橘或大红袍橘。而广陈皮(新会陈皮)三瓣相连,主要产自广东的新会和四会,以茶枝柑和型柑的皮阴干三年以上所得,为道地药材,药效更佳。

《本草纲目》记载“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广中”就是现在的广东新会地区,新会人专门种柑取皮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广陈皮早在宋代时期就远销南洋、美洲等地区,清代同治皇帝更钦点其为清廷贡品。

从成分上讲,广陈皮和普通陈皮的成分也有区别,广陈皮中有更多的月桂烯、柠檬烯、松油烯,这使得它祛痰、镇咳、抗菌之效更为突出。同样作为新会陈皮,陈化年份不同,口感也不甚相同,一般来说,陈皮是三年的炒菜,五年的煲汤,十年以上的泡茶。

相关新闻: